汉代流传一种“冲狭”技艺,即表演者从竹席卷成的狭小的筒中快速穿过;后来人们将这种表演比作飞燕掠过水面,又在原有名字前加上了“燕濯”二字。汉代的“冲狭”发展到唐代时成为了“透剑门技”,杂技艺人将簟席卷成筒状,在上面插上尖刀表演者纵身穿过圆筒。
由于该项表演危险系数大,逐渐被“钻地圈”取代;在以后的发展中钻地圈被各地杂技团体视为传统保留节目,在军中举行的竞技赛中,用草捆绑成的圈环上面插满了利刃,竞技者需要裸体穿过圆环,这与民间的“透剑门技”相同。今天杂技舞台上钻圈一类节目,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过去的钻圈追求的是惊险。
表演者穿过的是刀圈、剑门等随着杂技的发展,钻圈也进行了革新不再一味地追求惊险;而是将精力放在了穿越圈环的花样和技巧上。在杂技艺术家的努力下,涌现了很多高难度的钻圈技艺形式也更加繁多,钻圈在发展的过程中分成了“桌圈”、“地圈”和“钻桶”三类。
杂技艺人在设立重重阻碍后,然后又巧妙地克服这些困难这也是中国杂技的特色之一;在编排设定表演等众多繁琐过程中,体现出了杂技艺人的智慧和勇敢。而钻圈是最能突出这一特色的节目之一,杂技中的翻跟斗是舞台表现力最为活跃的一个节目,而杂技艺术家却将这一活跃的时空艺术局限在竹筒、草环等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杂技钻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