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成都市举行绕城内市政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等设施特许经营协议及三方协议签约仪式。成都市水务局、“5+1”主城区代表与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代表签约,意味着成都水务供水、排水、净水、治水一体化改革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迎来了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2.0版时期。
签约分两轮完成,第一轮由成都市水务局与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第二轮由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5+1”主城区代表签订。
此后,成都市级、“5+1”主城区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将由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特许经营,过去分属各区、管护标准不一的设施将统一标准,提高质量,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庞大的、“沉默”的市政设施具备了资产属性,能为企业融资、壮大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成都夯实水安全支撑。
1.0版:两年闭环管理推进顺利
2020年,成都提出“变革水务管理体制,建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
当年11月,成都出台《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以水的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为逻辑起点,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建立健全水循环管理机制、行业监管长效机制、投建管运机制、应急管控机制、共建共享机制等“五大机制”。
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实施后,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加快构建起政府行政管理、行业事务监管、企业市场运营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两年来,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推进—— 成都实施建市以来第一次市政排水管网全覆盖体检,在原有5900余公里底数上,排查出失管管网1800余公里,治理重大病害管网1300公里,清掏淤泥5万余吨,恢复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功能。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明显提高,旱天污水不冒溢基本实现,雨天冒溢阈值明显提高,实现从分散管理到厂网一体的转变。
从2020年起,以两江环抱区域为试点,成都市级通过TOT模式分批次向成都环境集团移交7400公里市政排水管网、82座下穿隧道、11个污水泵站、96座雨污水泵站。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第一批1982公里原来市属市政排水管网资产评估,认定净值42.83亿元,按程序注入成都环境集团,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显性化,进一步提升其市场投融资能力。
为促进供排净治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深度融合,成都系统配套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涉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建立定期检查、专项督导、随机暗访等形式的一体化监管机制。
供排净治一体化试点两年改革初见成效。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锦江流域水质的改变。2020年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首次全年达Ⅲ类,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2021年1~7月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Ⅲ类。